|
為押尼珥禁食
為押尼珥禁食
3:35 日頭未落的時候,眾民來勸大衛吃飯,但大衛起誓說:「我若在日頭未落以前吃飯,或吃別物,願上帝重重地降罰與我!」 36眾民知道了就都喜悅。凡王所行的,眾民無不喜悅。 37 那日,以色列眾民才知道殺尼珥的兒子押尼珥並非出於王意。 38 王對臣僕說:「你們豈不知今日以色列人中死了一個作元帥的大丈夫嗎? 39 我雖然受膏為王,今日還是軟弱;這洗魯雅的兩個兒子比我剛強。願耶和華照着惡人所行的惡報應他。」 (撒母耳記下3章35-39節) 大衛何以為押尼珥之辭世而禁食呢? 也許北方元帥押尼珥之死,在民眾眼中,疑問重重。敘事者一再向讀者交代,殺死押尼珥並非大衛的心意,而事實上,當猶大和以色列即將締結和平,並由押尼珥游說北方支派歸順大衛,本來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遇,叫南北兩方勢力統一起來,讓十二支派聯合成為一個強大王國,大衛斷不會在這關鍵時刻,如此愚昧地進行政治暗殺,除掉押尼珥,因為所引起的政治後果,足以讓南北兩方發生嚴重衝突。 大衛有必要在政治立場上,與仇殺押尼珥的約押劃清界線;大衛除了向民眾表達他的政治姿態,也其實為押尼珥之死真的感到傷痛,透過作者引用大衛的詩作,以及大衛向臣僕所說的話,讀者有充分理由相信,大衛確實為押尼珥之死,感到哀傷。 百姓得知大衛禁食,就在當天日子結束之前(日頭未落的時候),勸大衛吃飯。不過大衛心意堅決,並且起誓說:「我若在日頭未落以前吃飯,或吃別物,願神重重地降罰與我」。大衛沒有接受眾民的勸告,拒絕中斷禁食,以表達他為押尼珥之死的哀傷,是真心誠意的。 事件發酵到這一個地步,以色列眾民才知道殺押尼珥之決定,並非出於王帝的意思。這裡所謂『以色列眾民』,乃包括猶大支派以外的以色列十一個支派;『並非出於王意』指不是大衛暗地指使約押,去殺害押尼珥。 大衛禁食的舉措,緩和了北方勢力對猶大支派的不滿。至於為什麼大衛不懲處約押——這個違背王帝之政治決策,私下報仇進行政治暗殺,將大衛陷於不義之名的危機當中的軍官,大衛仍然讓他逍遙法外?大衛也有他的解說:「我雖然受膏為王,今日還是柔弱;洗魯雅的兒子這些人比我強;願永恆主照惡人所行的壞事報應行壞事的人就是了。」(呂振中譯本) 約押是大衛姐姐洗魯雅的兒子,就是大衛的外甥。約押、亞比篩、亞撒黑兄弟三人,是大衛部下有名的戰將(撒下2∶13-18)。約押勢力龐大,大衛難以在王朝初期,國家仍未統一,加上外敵環繞的情況底下,隨意懲處他。他形容自己是「軟弱」的(可譯作嬌嫩、柔弱),而約押兄弟則是「剛強」的(可譯作兇猛、硬著頸項)。大衛期望眾民體恤他的處境,他也清楚表示約押和亞比篩所做的事情,他完全不能認同: 「願耶和華照著惡人所行的惡報應他。」 敘事者交代,百姓體諒大衛,並對他所行所作,表示滿意:「眾民知道了就都喜悅。凡王所行的,眾民無不喜悅。 」政治效果已經達成了,對於南北勢力之和好,重新出現曙光。然而大衛基於內部政治和軍事勢力的考量,暫時沒有懲處約押,就埋下了日後的重重矛盾。 約押是第一個領軍攻上耶路撒冷的戰將,按大衛的承諾,就正式成為了聯合王國的元帥;論戰績,約押在好幾次關鍵戰爭中,都有出色的表現,然而他的專橫個性,其實難以駕馭。約押沒有聽從王命,殺死叛變的王子押沙龍;他殺害取代他擔任元帥的亞瑪撒,又與王子亞多尼雅合謀篡位,不遵從王命,協助亞多尼雅奪取所羅門之王位。 大衛把這樣一個人留在身邊,自己也成為同流之人。大衛把戰將烏利亞陷於死局之中,借刀殺人,正正是約押為他執行這個邪惡的任務。與其說大衛見盡約押的不義,約押其實也看見大衛的非常陰暗面。 親愛的弟兄姊妹,也許大衛要作出現實決定並不容易,然而敘事者清楚交代,大衛並沒有求問上主,怎樣去處理約押仇殺押尼珥之事,因而埋下往後的種種情節,甚至大衛使用約押去成就他邪惡的思念,我們必須引以為戒。 總幹事 劉國偉 2025年4月11日 市井心靈默想 也許大衛要作出現實決定並不容易,然而敘事者清楚交代,大衛並沒有求問上主,怎樣去處理約押仇殺押尼珥之事,因而埋下往後的種種情節,甚至大衛使用約押去成就他邪惡的思念,我們必須引以為戒。 經文默想及祈禱…… 我雖然受膏為王,今日還是軟弱;這洗魯雅的兩個兒子比我剛強。願耶和華照着惡人所行的惡報應他。(撒下3:39) 下載:2025年 |